帮你快速找医生

淋巴瘤分期和治疗

2023年11月30日 273人阅读

淋巴瘤有不同的分类,治疗策略也就不同,比如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就有所不同。

 

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性来分,淋巴瘤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之分。惰性淋巴瘤生长发展慢,有时可以暂时不治疗,观察随访复查就行,开始治疗的时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侵袭性淋巴瘤生长发展相对较快,侵袭性较强,通常需要立即开始治疗,一般采取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

 

总体上,淋巴瘤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和预后因素评估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规范化治疗的原则下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淋巴瘤有很多不同类型,病理类型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策略不一样,预后转归各不相同。因此,淋巴瘤的诊断治疗特别重视多学科团队(MDT)的作用。


治疗,当然要看疗效,所以治疗后要进行疗效的评估。淋巴瘤的疗效评价采用2014年Lugano会议修订标准,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影像学缓解,采用CT/MRI进行评价,二是代谢缓解,采用PET-CT功能成像评价,具体的疗效评价以后考虑单独讨论。

淋巴瘤能治好吗?

这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医生最关注的问题。淋巴瘤能治好吗?所谓治好,就是治疗后肿瘤“看不见了”(肉眼看不见,也摸不到了,而且抽血检查和影像检查都没有查见有活性的肿瘤),而且以后不再复发。有这个可能吗?当然有,但不是说所有淋巴瘤都能治好,要看具体的病情。

说到看具体的病情,大家会想到分期,不是常说癌症早期可以治好,晚期癌症治不好吗?对淋巴瘤来说并非如此,与其他实体瘤比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不同,多数情况下,分期不是决定淋巴瘤预后(能不能治好?生存期有多长?)的最关键因素,病理类型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决定。此外,对不少淋巴瘤来说,会有一些预后指数评分来对预后进行评估,比如侵袭性淋巴瘤的IPI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滤泡性淋巴瘤有FIPI,套细胞淋巴瘤有MIPI等。


治疗后是不是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不管不顾了?当然不行,还得随访复查,这是终生的。就是说,要定期找医生检查,医生会了解你的一些情况,安排一些必要的检查,目的是指导生活方式,然后是通过检查尽可能早发现可能的复发,及时处理。健康人都得体检,得过肿瘤的人当然更得“体检”,只不过这个“体检”叫“随访复查”,检查项目也有所不同。对于淋巴瘤来说,随访的内容同样是参照2014年Lugano会议的推荐标准,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注意:随访一年以后的患者,建议尽量减少CT或MRI检查,而尽量采用胸片和B超检查来代替,简单方便且价廉。通常不推荐PET-CT作为随访检查手段。


多久随访一次呢?也就是说,随访复查的间隔时间是多长呢?这要根据情况而定。通常来说,对于可治愈的淋巴瘤类型比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结束后的前两年,可每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直至5年,5年之后则每年一次,维持终生。对于不可治愈的类型,比如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维持终生。


以上只是大致的原则,具体的随访复查安排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遵照主管医生的交待安排去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