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2020年06月10日 91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医学类学术活动纷纷被取消或推迟。作为我院每年一次的特色学术活动,眼耳鼻整形外科基础与临床论坛却不能被疫情冻结。经过数月的前期准备,2020年6月6日,眼耳鼻整形外科主办的论坛交流第一部分即“耳畸形”专题论坛以网络直播与讨论的形式重新启动。
​论坛交流主要围绕耳郭畸形、耳道畸形及中耳畸形等病种展开,邀请了国内这一领域的多位专家,以开放式网络授课与讨论的形式展开。线上互动反响热烈,线上观看人数超过4000人次,提问及留言共计300余条。
​首先论坛主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主任张天宇教授宣布开幕,并对所有线上参会的同道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介绍完参加论坛的耳科及整形领域的嘉宾讲者后,他表示:本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离不来国内这一领域专家的热情支持。论坛首次以网络授课与讨论的形式开展,也是新形势下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希望利用互联网,搭建一个深入而广泛地探讨与分享耳畸形领域工作的学术交流平台。
论坛主席张天宇教授致开幕词
​论坛专题讲座首先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张如鸿教授的《Auricularreconstruction–PatientsPerceptionandRelatedModifications》,张教授以大样本耳再造患者术后满意度研究为出发点,围绕耳支架整体结构的维持、上下部分耳解剖结构的处理、局部皮瓣收缩这几方面的问题展开,分享了他对于耳再造手术中细节处理的心得,将耳再造的美学追求推向更高的水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如鸿教授专题发言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章庆国教授以《先天性小耳及合并畸形个体化联合治疗》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章教授介绍了耳畸形患者合并畸形的问题及联合治疗的原则,通过对不同耳再造方法的回顾与比较,总结了耳再造各领域的进展,分享了对先天性小耳合并畸形治疗的疑难病例诊治的经验与体会,指出整形外科、颌面外科及耳科等各多学科技术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章庆国教授专题发言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张天宇教授在《功能耳再造的最新进展》的专题讲座中,系统介绍了功能耳再造领域的背景和概念,通过再回首功能耳再造体系建立的过程,总结出支撑该领域的系列理论与技术,清晰地描绘了在耳畸形这一貌似小众的病种,以“畸形性疾病治疗为基础、多学科结合再造感官功能、修复形态、重塑美丽五官”理念为引导,已经发展为具有显著专科整形特色的领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张天宇教授专题发言
​这三个专题后,各位专家就耳再造手术的美学把控、疑难耳再造手术的皮瓣及血供处理、耳道闭锁患者的手术方案等问题,与同道们进行了热烈的线上互动讨论和答疑。
​上午的第二专场,东方丽人医院的吴建明教授在《人工支架材料在全耳郭再造术中的应用进展》讲座中,结合个人二十多年来的执业发展历程,回顾了耳支架材料的历史沿革与手术方法,并用视频展示了人工材料耳再造的完整过程,结合长期随访结果展示了人工材料耳再造在常规与疑难病例的应用。
​上海市北医院的王凯医生作了题为《义耳赝复及儿童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王医生回顾了义耳赝复技术的来龙去脉,详细介绍了义耳制作的流程,通过案例展示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义耳赝复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可能的价值。他贯彻医工结合、“工业4.0”等概念,不断完善技术,在器官赝复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与突破。
​这两个专题后,各位专家就颞部解剖层次、人工材料法耳再造时机、义耳制作和佩戴的方式及皮肤安全性等问题,与同道们进行了热烈的线上互动讨论和答疑。
​会议进行至下午,同道们的学习热情仍然高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傅窈窈医生以《耳模矫正技术治疗耳形态畸形的实战细节及在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为题,结合近千例的耳模矫正的丰富经验,凝练了耳模矫正技术的两个重要操作要点。并通过对疑难病例的图片展示及视频分享,毫无保留地传授针对五种疑难情况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郭英医生以《耳矫形手术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多年来从事耳整形手术过程中,践行整形外科理论和技术的经验。郭医生展示了将经典整形外科技术集大成地用于耳畸形手术矫正的丰富案例,力求达到“自然、对称、柔软、创伤小”的手术效果。
​最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张天宇教授在以《骨导助听在传导性聋中的应用及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为主题的专题发言中,介绍了骨导助听器的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进展,并重点总结了骨导助听器相关的临床听力学研究进展,为未来该领域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指明了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张天宇教授专题发言
​随后,线上提问与交流气氛热烈。各位专家与线上观众就软骨塑形的遗传学研究、耳模巩固治疗的时间、招风耳矫形术后的效果、复合组织瓣移植的技术难点、骨导助听器植入的适用年龄及听力阈值等问题进行了答疑与交流。张天宇教授总结道,希望如张如鸿教授所提出的,中国能在耳再造领域中坐拥三个“最多”(最多病例、最多方法、最多论文)的基础上,未来能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尤其在耳模矫形器、骨导助听器等方面期待更多中国原创性的发明与创造。
​会议跟踪了外耳形态畸形的无创矫正、结构畸形的手术再造、听觉重建及骨导助听等最新进展,专家们对各自领域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论坛采用全新的跨地域实时观看和网上互动的方式,引起了耳畸形领域的同道们及关注这一领域的爱好者们热烈的反响,保证了会议的圆满完成。希望通过这一全新形式的思维碰撞,会后继续推进这一领域的经验交流与学术进展,以期在耳畸形领域获得更为精彩的进步。
​“眼耳鼻整形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共设四场,后续将有眼鼻整形论坛、面神经疾病论坛、激光美容论坛,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