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于身高和性早熟常见疑问答疑

2019年05月26日 890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关于饮食、睡眠、运动和身高的关系:

 

1、孩子不爱喝牛奶,可以用酸奶或者其他东西来代替牛奶补的营养吗?

宝宝不喜欢喝牛奶,通过喝酸奶或者吃奶酪也是可以的,但目前国内市面上销售的酸奶和奶酪里面添加的糖分比较多,所以建议尽量给宝宝喝无糖的纯牛奶。

 

2、睡眠怎样才算好,各个年龄段的睡眠要多少个小时才比较好?

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晚上尽量早睡觉,尽量在9-9点半以前上床,睡觉时保持黑暗环境。

美国睡眠协会对于睡眠时间的建议:

0-3 每天睡眠14-17小时

4-11 每天睡眠12-15小时

1-2 每天睡眠11-14小时

3-5 每天睡眠10-13小时

6-13 每天睡眠9-11小时

14-17 每天睡眠8-10小时

 

3、白天午睡和晚上多睡觉,效果一样吗?

人体的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分泌高峰在夜间12点左右,建议夜间尽量早睡觉,白天没有明显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4、孩子48个月,体重101.5,身高18公斤,爸爸165,妈妈159,以前有蛋白过敏,去年在儿童内分泌科看过,医生不建议做生长激素,目前每天有运动,但是效果不显著,请问有什么办法能长高吗?

因为家长没有注明宝宝的性别,但无论是男宝还是女宝,目前的身高都只在3-10百分位,相当于100个同龄宝宝中倒数3-10位,属于非常矮的水平,建议可以先做个左手骨龄片检测,到时候可以再咨询我。

 

关于生长激素:

 

5、打生长激素会影响孩子的整体激素水平吗?

不会

 

6、14岁孩子,半年期身高已经到了161,现在身高一直没有变化,孩子还能长高吗?父亲172cm,母亲153cm

14岁的孩子一般都还处在青春期的高速生长期内,如果最近半年都没有变化,需要警惕是不是之前有性提前发育或者性早熟的情况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建议先拍个左手骨龄片和左膝关节正侧位片看看。

 

7、孩子遗传了身高,不太理想,经医院检查所有指标都正常,可否应用生长激素让孩子有超越遗传身高的效果?如果打生长激素会不会引起肥胖等问题呢?

这类希望改善遗传身高的宝宝,不知道这位家长所说的医院检查指标都正常是具体做了哪些检查。如果不属于生长激素的适应症范围,建议尽量通过加强营养和锻炼,改善睡眠质量和时间来改善身高。生长激素并不是糖皮质激素,它的作用是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不会引起肥胖。

 

8、孩子4.5岁,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两组,最高值8.3,小于10,说是部分缺乏生长激素。3岁到现在生长线沿着p10走,这种情况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注射生长激素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部分缺乏生长激素,是不是一直要注射到停止生长为止?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10,如果骨龄也落后明显,确实可以考虑生长激素部分缺乏,宝宝生长线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建议可以考虑注射生长激素治疗,治疗到身高增长每年<2-2.5cm。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包括1.头痛;2.甲状腺功能减退;3.糖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血糖轻度上升;4.注射部位红肿、疼痛,通常在数日内消失,可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建议宝宝每三个月复诊一次,出现副作用及时处理,基本也在可控范围以内。

 

关于性早熟的问题:

 

9、如何预防性早熟?

预防性早熟首先要从性早熟的病因开始分析,在排除了一些特殊疾病和遗传因素后,性早熟常见的病因包括:肥胖和特殊性激素类药物的摄入,所以建议改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高热量食物(油炸食品,甜饮料),进食速度过快,吃的过多等。不要吃一些所谓的“营养补充品”“滋补中药”,少用塑料制品装食物,平时家里的药物(特别是避孕药这类特殊药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10、如果孩子是性早熟,除了影响身高,还会有其他影响吗?

性早熟除了影响身高,还会引起成年之后乳腺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升高,同时性早熟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包括叛逆,焦虑,易怒,自卑,对异性产生好感等,而这一系列心理变化也会导致一些行为变化,比如暴力倾向,早期性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等。

 

11、男孩女孩在什么年龄范围内属于性早熟呢?可以怎么观察呢?

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开始出现性发育就可以诊断为性早熟,具体表现包括短期内身高快速增长,女孩表现为胸部发育,乳房可以摸到硬结甚至肿痛,长阴毛等。男孩长胡须,喉结,声音变粗,长阴毛,生殖器增粗增大,色素沉着。

 

12、性早熟除了用生长激素来干预,还可以怎么干预呢?在什么时候干预比较好?

性早熟并不是用生长激素干预,一旦确诊性早熟,并且骨龄增长明显,预测影响成年身高或者出现了性早熟的心理行为变化,建议使用抑制性发育的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目前国内使用的一般是亮丙瑞林和曲普瑞林两种,每28天皮下注射一次。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干预因人而异,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