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表现为突发性耳聋的胃食管反流病

2019年03月01日 90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 病例资料

【例1】 男,42岁。因突发右侧耳聋、耳鸣、耳痛及头晕到耳鼻咽喉科就诊,初步诊断为咽鼓管炎并咽鼓管闭塞,予以咽鼓管通气治疗,耳鸣及听力下降暂时缓解。纯音测听检查示:右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收入院。给予盐酸倍他尼定、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输液约50ml后出现胸闷、胸骨后痛和气促,即测血压、查心电图未见异常,停止输液后仍感胸骨后疼痛。请内科会诊,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炎症改变。追询病史,有睡眠打鼾史15年,慢性刺激性咳嗽史8年,以夜间、晨起及饱食后发作明显,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可略有好转,本次发病后长期存在的晨起咳嗽症状消失。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嘱患者控制饮食,改变睡眠体位,予西沙必利、奥美拉唑口服,7天后胸骨后烧灼痛消失,耳部症状减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战秀岚

【例2】 男,33岁。因突然出现右侧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纯音测听检查示:右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以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10天症状无改善,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咽部不适、咳嗽、恶心,患者又到内科就诊。追问病史,有刺激性咳嗽、喘息、睡眠打鼾病史6年,长期按支气管炎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X线胸片提示支气管炎;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下段黏膜炎性改变。确诊为GERD,嘱患者控制饮食,改变睡眠体位,予西沙必利口服,半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2.1 发病机制 成人咽鼓管全长约35mm,沟通鼓室与鼻咽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在张口、吞咽、呵欠、唱歌等情况下,口咽借助相关肌肉收缩而开放,以调节鼓室气压,其软骨部黏膜呈皱襞样,具有活瓣作用,故能防止咽部液体流入鼓室。2例均有长期睡眠打鼾史,耳部症状的出现可能是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致胃食管反流液侵蚀鼓室,引起相关并发症,但尚待更多病例的观察。

2.2 确诊依据 2例均出现食管炎典型的下段胸骨后烧灼样痛,经胃镜检查确诊,且经抗反流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有效,因此GERD诊断可以成立。GERD可以引起Delahunty综合征,表现为慢性咽炎、声带炎、气管炎;据报道支气管哮喘患者若并发GERD可使两者互相影响,病情加重。本病也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有关,但引起耳部症状的报道较少。此2例经抗反流及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有效,耳部症状同时得到改善,多年慢性咳嗽等症状亦得到改善,提示耳部症状、咳嗽可能由GERD引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