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北京仁爱堂王常在大夫介绍特发性震颤

2023年03月15日 183人阅读

特发性震颤,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征,表现为动作缓慢、不协调、抖动、手抖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越来越严重。随着病情发展到晚期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听力下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等。但是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愈。特发性震颤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对患者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患者应积极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特发性震颤治疗的方法都有哪些?

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特发性震颤是由于肝肾精血亏虚,筋脉肌肉失于濡养所致,《素问·缪刺论》中提出“筋脉、肌肉之病者,当以肝为主,宜引血气归肝。肝主筋,肝血素润,故宜调血”。所以治疗本病应以养血补肾为主。

中药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发性震颤患者在服药的时候应注意饮食清淡一些;同时也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这些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最后就是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当然在生活中也要多锻炼身体。

康复训练

1、一般的训练:卧床患者和新出现震颤的患者,在术后一周到两周内,应帮助患者翻身,以促进全身肌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在术后一月内要经常翻身,因为活动后或翻身时会加重震颤。

2、按摩可以使病人的肌肉放松,有利于保护脊髓神经和周围神经。

3、适当运动:手术后1-2周应开始康复锻炼(如散步)。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手术后在一周到两周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如举重等);三个月内不要做跳跃动作;三个月内不要弯腰和抬腿。

4、心理护理:有的患者情绪低落或焦虑时可以进行心理治疗或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控制症状的发展。



中医治本

特发性震颤,是由内因(肝肾不足)和外因(风邪侵袭)共同作用而致病。

中医治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各种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治疗各种疾病。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治、针刺和药物四大类。

内治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针灸疗法,外治包括敷贴和穴位注射等;针刺是通过针刺、灸法、火灸、按摩等方法治疗疾病,其原理是利用药物的药力,刺激人体相应的腧穴或病所,使人体出现相应的反应,达到治病目的。常用的有补虚泻实法、调气和营法、扶正祛邪法等。中药内服主要包括中药汤剂、散剂和膏滋等。针灸是用针刺或针灸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或增强体质目的的一种疗法。

补虚泻实
补虚泻实,是指运用补法和泻法的不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素问·调经论》中指出:“补者,泻之虚者,调其血气;益者,泻之津液;益阴者,泻之气行;荣卫者,泻之腠理;血气者,主治使调也”。

调气和营
调气和营法,是指利用药物或针灸的药力和灸火的热力,促进人体经络、腧穴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增强体质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调气和营法包括四个方面:1、促进经络、腧穴的气血运行,以治疗经络、腧穴病变引起的各种疾病;2、促进脏腑功能,以治疗脏腑病变引起的各种疾病;3、促进物质代谢,以治疗因气血津液等物质代谢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4、促进气血津液的平衡,以治疗各种疾病。

调气和营法也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和病证的表现而灵活运用。如虚损之人多气虚,因之可常调气补血;阴虚之人多阴虚,常以滋阴补血为主。

扶正祛邪
扶: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正胜邪则安,正虚邪盛则危,这是中医的基本观点。邪有外邪和内邪两类,外邪是指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以及体内的暑热、湿邪等,这些都是致病的邪气。内邪是指人体内在的病机变化和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病理产物。

扶正就是通过药物调理气血阴阳、补益精气,扶助正气,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祛邪就是去除体内邪气,恢复正常生理状态,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只要能够分清正虚与邪实,辨证施治地运用扶正祛邪法与祛邪气法相结合,就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即:阳动阴静、阳盛阴虚者用补阳药,阴盛阳虚者用补阴药。人在正常情况下是阴平阳秘,气血调和,才能健康长寿

【欢迎咨询微:bjzy373,了解更多资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