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如何远离肝癌?干货,值得收藏

2017年12月26日 97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肝癌是我国发生率较高的癌症之一,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排在肺癌和胃癌之后,位居第三位。要远离肝癌,首先要了解肝癌。肝癌是肝脏的恶性肿瘤,但肝脏肿瘤中也有良性肿瘤,肿瘤的良性和恶性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一.良性肝脏肿瘤和恶性肝脏肿瘤

一般认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比较有以下不同。

1.良性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细胞间的结构与周围的正常细胞也差不多,用显微镜看很整齐,很有序。恶性肿瘤就不一样了,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大差别,用显微镜看,细胞大大小小,结构也杂乱无章。

2.良性肿瘤生长速度比较慢,并且像有一个天然的栅栏一样,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很清楚,不会破坏组织的固有结构。恶性肿瘤一般生长的比较快,与周围组织也没有明显的界限,会对周围组织结构产生破坏。

3.良性肿瘤对身体的影响小,一般是长的比较大,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压迫。就像公交车里上来一个大胖子,周围人觉得比较挤,但还能忍受。恶性肿瘤就像持刀劫匪一样,来了就干坏事,对周围人危害很大,会引起临近组织出血,溃疡,坏死等。

4.这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转移。良性肿瘤不会转移,恶性肿瘤很早期就会转移。一旦转移,就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即使切掉了,还会在别处再出现。

其实肝脏肿瘤的良恶性是研究者人为分的类,肿瘤本身并没有很严格的界限。良性肿瘤也会发展成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早期和良性肿瘤也相似。一些良性肿瘤也会引起很严重的症状,有的恶性肿瘤也有较长时间的生存期。

那么,肝脏的良恶性肿瘤都有哪些呢?

良性肿瘤有,肝脏血管瘤、错构瘤、肝细胞腺瘤、肝管细胞腺瘤、肾上腺残余瘤等;恶性肿瘤是,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肾上腺残余癌、血管肉瘤、转移癌及转移肉瘤等。在肝脏上,良性肿瘤较少,恶性肿瘤较多见。

良性肿瘤中,肝血管瘤常见,其中又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血管瘤可以很小,小于5cm,也可以长的很大,大于15cm。一般很小的肝血管瘤不需要处理。只有血管瘤长的较大,压迫周围器官或有可能受压破裂出血时,才需要手术切除。切除后不会复发。

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就是肝细胞肝癌,就是我们常说的肝癌。孙中山,焦裕禄,都是因为肝癌去世的。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肝脏的区域疼痛,焦裕禄的影片中,经常看到焦书记因为疼痛,用桌角顶着肝脏区域。其它的症状也有吃不下饭,不明原因变瘦,腹泻,腹痛等。

了解了良恶性肿瘤的区别,那么肝癌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因素会诱发肝癌呢?

二.肝癌的诱发因素

肝癌的发病原因至今未能完全阐明,但是发现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发肝癌的最主要因素。常见的肝炎病毒有A,B,C,D,E,G五种类型,与肝癌关系密切的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即HBV与HCV。通过研究发现,肝癌患者中约有1/3的病人有慢性肝炎史,乙肝流行的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高10倍之多。丙型肝炎的感染和乙肝一样,也是肝癌的密切因素。但我国乙肝的人数要多于丙肝的人数。

2.酒精:俗话说“饮酒伤肝”,饮酒并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但它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能够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有长期酗酒嗜好者容易诱发肝癌,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如果肝炎患者再大量酗酒,会大大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肝癌的发生。

3.饮食环境相关因素:肝癌的发生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长期进食变霉、含亚硝胺食物、微量元素硒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黄曲霉毒B1是目前已被证明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粮食中,如霉变的玉米、花生、大米等。另外当摄食大量的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不能及时排出,可以在体内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以烟熏或盐腌的肉制品为著,具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一些饮用水常被多氯联苯、氯仿等污染,近年来发现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是强烈的致癌植物,可污染水源。寄生虫病如血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可导致原发性胆管癌。

知道了肝癌的诱发因素,如何预防肝癌,远离肝癌呢?

三.肝癌的预防

在我国,因为有大量乙肝病人的存在,乙肝可以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炎症如果得不到控制,会进一步发展,肝脏细胞大量破坏,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肝脏就会变硬,就是常说的肝硬化。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有的时候,慢性肝炎可以不经过肝硬化阶段而直接发展到肝癌阶段,即慢性肝炎---潜伏期---肝癌。所以要远离肝癌,就要从肝炎和肝硬化进行干预,那些因素能导致肝炎及肝硬化呢?

首先是肝炎,我国以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最为多见。肝炎,尤其是慢性的肝炎和长期大量饮酒,肝脏功能长期破坏得不到代偿,不可避免的就会发展成肝硬化。

肝硬化的人群,其实对于慢性肝炎及肝功能代偿期的肝硬化人群,如果没有体检或住院的病史,他们几乎都没有什么自觉不适表现,也很难怀疑自己肝脏有问题。对于这类人群,常规定期的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可疑问题。

有一些相对比较明确的肝炎、肝硬化高风险暴露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及长期的积累,都会大大增加患肝病的几率;比如:乙型肝炎,营养过剩,尤其是荤食、甜食(高脂肪、高糖食物)以及长期的营养不良(因营养不良性脂肪肝逐渐演变为肝硬化);酗酒;肥胖(肥胖型脂肪肝);活动量少的中老年人(40岁之后高发),男性,嗜烟嗜酒以及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食含亚硝酸盐食物。

虽然肝癌是恶性肿瘤,但是在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也没有特异性,很容易漏诊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很多人都不自觉的忽视了肝癌的早期症状,即使感觉身体出现不正常的症状,也可能以为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没有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结果导致病情发展到了晚期。肝癌的这些检查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

凡是中年以上,特别有肝病病史的患者,如有原因不明的肝区疼痛、上腹饱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低热等,均应提高警惕。相应的辅助检查如下:

1.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的,也最简单实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升高,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因此如果在病毒性肝病基础上合并AFP升高。应该高度怀疑肝癌可能,尽早完善影像学相关检查,如彩超、CT、磁共振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超声检查: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和在短期内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目前肝癌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也可以用作为高位人群的筛查,其分辨率低限为1cm。

3.CT扫描: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的重要常规手段。腹部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与其他良性肝脏占位相鉴别,同时明确肝癌的分期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影像分析软件还可以对肝脏内各管道进行重建,可以精确到各肝段血管的走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模拟手术切除平面,测算预切除肿瘤的体积和剩余肝体积,极大的提高手术安全性。

4.磁共振成像(MRI):MRI作为继CT后又一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具有无放射性损害的优点,且MRI对肝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上优于CT。另外MRI较CT具有更优越的早期肝癌诊断能力,可检出直径在1cm甚至更小的微小肝癌。

5.肝血管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因肝癌富含血供,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因此选择肝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显示肝脏的小病灶及肿瘤血供情况,在明确诊断后还可以通过注射碘油来堵塞肿瘤供养血管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6.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PET可在发病早期,根据疾病引起的局部组织代谢的改变发现疾病的存在。在肝癌方面的应用则有助于良恶性肝脏占位的鉴别,特别是在判断治疗后肝内有无癌组织残留,有无复发及肝外脏器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价格较为昂贵,目前该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7.肝穿刺活检:通过肝脏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对于经血清学、影像学检查仍不能做出诊断,同时又高度怀疑为肝脏恶性肿瘤者,可采用肝穿刺活检。但有时因获得组织量少,作出病理诊断有一定困难或有假阴性的可能。

四.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癌症防治形势相当严峻;其实有不少癌症通过有效方法和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加强预防对于减轻癌症的威胁非常重要。如果早发现并及时充分地得到治疗,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也是可以治愈的。

对于公众而言,应记住以下几点防癌建议:远离烟草、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防治肝炎和加强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有规律的运动对于防瘤同样重要。此外,应平时尽量少食或不吃高脂肪食品,坚持适当运动,以避免肥胖,这对于预防癌症或其它疾病发生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务必引起人们警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