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肾癌复发转移不可怕,精准治疗方案很重要

2021年03月12日 878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余先生在5年前因为血尿去当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右肾癌,医院随即给余先生安排了微创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后的病理提示是透明细胞类型的肾癌,分级3级,局部有伴肉瘤样癌成分。医生告知手术切除干净后续每3个月定期来医院复查即可。手术2月后,余先生因为进行性加重的右侧腰痛难以忍受,因此提前去医院复查,CT检查提示发现手术区域肝缘旁、原肾床、肾上腺区、右侧腰大肌多处软组织病灶,考虑肾癌复发。“多处复发转移病灶”,经治医生告知的这一个个承重的字眼足以将人压垮,何况余先生还上有老下有小,对全家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手术做好才2个月,余先生怎么也想不通,怎么会复发的这么快。几番周折后经朋友介绍,辗转来到了叶定伟教授门诊,“我还有救吗”,“是否有手术机会”,“我还能活多久”,“我们想积极治疗”,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这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首席专家的身上。面对这质朴善良的余先生一家人,叶教授仔仔细细看过CT和本院MRI增强的片子后,耐心给患者解释目前最好的方案还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缩小病灶延长生存,甚至有机会创造二次手术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肾癌分子靶向治疗在局部高危肾癌辅助治疗和转移性肾癌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靶向治疗药物似乎成为了患友心目中晚期肾癌治疗的“神药”。其实不然,临床治疗中存在很多分子靶向治疗盲目用药的状况,分子靶向药物之间靶点和亲和力差异较大,疗效也不尽相同,一种药物并不能能适用所有同类型的肾癌患者,顾名思义分子靶向药物是以肿瘤细胞表面特定靶标为目标发动攻击,最合适的靶标才能充分发挥功效,而靶点会“因人而异、因瘤而异”。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讲,都希望疗效一击即中反复换药徒增痛苦和负担。如何争取选择治疗方案少走弯路是摆在泌尿肿瘤科医生面前的一个难题,临床应客观看待,基于分子病理、基因检测结果等精准分辨是否合适该患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

叶定伟教授建议患者重新对手术切片进行了病理会诊和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分子分型,提示患者原发肿瘤级别其实为4级,大片肉瘤样分化。精准分型提示除了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外,肿瘤的肉瘤样组分表达高侵袭性相关的EMT相关基因,P53,及肿瘤细胞能量利用相关的GLUT1基因。依据检测结果叶教授为余先生选择了相应靶点高亲和力抗血管新生药物。

治疗2个月后余先生因为分子靶向药物腹泻的副作用来门诊配对症处理的药物,因为自己觉得腰痛已经好转很多,提前来到叶定伟教授门诊做了第一次复查,读片等一打开所有人都惊呆了,短短2个月肿瘤退缩了80%以上。治疗6个月后第二次复查,所有复发转移灶全部都消失了,当叶教授告知患者及陪同看诊的家属这一喜讯的时候,他们脸上惊喜的表情,那是深深压抑在心底的疲惫突然舒缓的喜悦,让他难忘。

一转眼快6年了,余先生坚持没3个月报道1次,风雨无阻,每一次拍片子检查报告评估就像是胜利的奖状,让全家人看到了生的希望。随着医学科研的飞速发展对于肾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深入,肾癌治疗从分子靶向治疗时代过渡到后靶向时代——免疫联合靶向的新时代。相信随着手术的进步,分子病理的进步,新型基因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泌尿肿瘤外科医生不仅仅能在肉眼水平根治肿瘤,而且能由内而外根除肿瘤细胞,使得越来越多的复发转移性肾癌患者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