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从《诸病源候论》看隋唐时期古人对肿瘤的认识

2023年05月04日 5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隋唐时期,社会繁荣,医学发展迅速。《诸病源候论》是隋唐时期作为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证候学的专著,在肿瘤的病因病机等方面也多有创见,以下是本书对几种常见肿瘤的病因病机的观点总结。
  风为百病之长,寒主收引凝涩,均是造成肿瘤的外因。而正虚则是必不可少的内因。
1、肠癌,子宫肌瘤癌:相当积聚癥瘕。
  《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明确指出“积聚痼结者,五脏六腑之气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盘结者也,若久即成癥。”在癥瘕候也有类似描述:“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搏结所生也。”“饮食大走,肠胃伤,久成癥瘕,时时结痛”也就是说,风邪是积聚的外因,正虚是积聚的内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盘结就不仅是一般的积聚所能概括的了,而是相当于肿瘤的积聚痼结。积聚主要病位在胃肠,所以饮食不节在先,寒温不调其次。而癥瘕则范围更大,或者以小腹盆腔为主,所以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搏结所生。
2、食道癌:噎膈与食管癌相近。
  《诸病源候论·痞噎病诸候》中除对五噎(气、忧、食、劳、思)候有总的病因病机概括:“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还分别论述了气噎、食噎、久寒积冷、腹内结强的具体病因病机:“阴阳不和,脏气不理,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转行饮食,故饮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血气衰少,脏腑虚弱,故令风冷之气独盛于内,其冷气久积不散,所以谓之久寒积冷”;“荣卫虚弱,三焦不调,则令冷在内,蓄积而不散也。又饮食气与冷气相搏,结强而成块”。
      3、甲状腺癌:瘿瘤相当于甲状腺恶性肿瘤。
  《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候》中,提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脉,搏项下而成之。”肿病诸候的肿核候中,提出:“凡肿,挟风冷则不消而结成核也。”而在恶肉候中提出:“恶风所伤,风入肌肉,结瘀血积而生”的观点,也说明了风邪致病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4、乳腺癌:石痈相当于恶性肿瘤,乳石痛相当于乳腺癌。
  《诸病源候论·痈疽病诸候上》谓:“石痈者,亦是寒气客于肌肉,折于血气,结聚所成。”《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四》谓乳石痈“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成痈肿”,再次提示风寒不可轻视。
    总之,《诸病源候论》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较为全面,外因强调风邪,内因强调正虚,不内不外因强调饮食不节,寒温不调。而且认识到邪气重沓,牢痼盘结,久即成癥。这与西医学关于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肿瘤的发病是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与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不同,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与肿瘤发病相关的因素依其来源、性质与作用方式的差异,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因素来自外界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瘤性病毒、真菌毒素等;内源性因素则包括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因素、激素水平以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