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类风湿关节炎

2020年04月20日 84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
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常常伴有晨僵。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扣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内脏病变。
实验室检查
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在30~40%左右。
类风湿因子阳性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见于2%正常人,老年人阳性率更高,可达5%左右。阳性除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外还可见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中,类风湿因子只是其中一项,因此仅凭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能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是不对的。但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有IgM、IgG、IgA、IgE四种类型,通常化验的是IgM型,因此会出现假阴性。目前开展的抗CCP抗体对类风湿的诊断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两者结合起来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