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小儿脑瘫早发现早治疗

2015年01月08日 61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婴儿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或不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发现,婴儿早期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强,如果早期给予适当的刺激,将对大脑的发育有很大帮助,因此如果能早期发现本病,则脑瘫患儿的康复大有希望。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脑瘫

       一、应特别重视高危出生儿的生长发育

       家长和医生对高危儿的重视程度,是能早期发现本病的重要因素。高危因素对脑组织的作用可发生于从卵细胞受精之前到新生儿期的任何时间之内。常见的高危因素有: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孕期患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高孕次,有死胎死产史,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急产,不恰当助产,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或黄疸延迟、颅内出血、头部外伤、抽搐、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二、仔细观察小儿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

       作为家长,要熟悉正常小儿发育特点及发育规律,及时发现问题,存在以下情况者应及时就诊:

       新生儿期:

       (1)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

       (2)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3)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全身松软、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

       (4)小儿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1~3个月婴儿:

       (1)双手握拳,且拇指握于手掌中,或双侧活动不对称;

       (2)不注意看人、不凝视或追视鲜艳物体;

       (3)不能竖头或头不稳定,左右摇动;

       (4)俯卧位不能抬头或将头转向一侧。

       4~5个月婴儿:

       (1)表情呆板、眼神不灵活、逗时无反应,不会出声笑,不能躺在床上将两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双手;

       (2)仰卧位不能将头放于正中位置。习惯转向一侧,且脸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

       (3)不会翻身,俯卧抬头不高,胸不离床;

       (4)双手不抓物或一只手不抓物;

       (5)全身逐渐变硬,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两腿不易分开,换尿布困难;

       6~7个月婴儿:

       (1)不会吃手或拿物放入口中;

       (2)手抓物不灵活或很快松开;

       (3)不会坐,呈前倾或后倾;

       (4)出现头背屈、肩后伸、下肢交叉、尖足、足内成外翻、上肢内旋、双手握拳等异常姿势。  

       总之,脑瘫患儿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家长只要仔细观察,是不难发现的,若同时存在母亲怀孕时、产时、新生儿时期的异常情况,更必须警惕自己的孩子有发生脑瘫的可能,必要时要带孩子找专业医生做运动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以免错过时机,延误终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