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甲状腺B超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2017年06月23日 178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甲状腺结节导致了很多人“谈结色变”,没有理解甲状腺结节和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认为甲状腺结节就等同于肿瘤,面对着B超结果,惶惶不可终日。的确,本人在门诊及病房的工作中发现,B超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300人的单位体检,发现30%-40%的人有结节。如此之高的结节发病率,就一定要惶恐么?其中,正确对待甲状腺结节尤为重要,结节不等同于恶性肿瘤,关键是要怎么读懂B超结果,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目前的科学技术检查手段中,高分辨率超声是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检测手段。那如何看懂B超单上的描写的内容呢?哪些特征对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帮助呢? 

1、结节钙化:  
1)微钙化:表现为后方带或不带声影的点状强回声,多见于恶性结节,40%-60%的甲状腺癌内可有此表现。 
2)粗钙化:是指单个粗大钙化灶,且在钙化区域超声未显示甲状腺结节,常见于甲状腺良性病变,比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中。 
3)边缘钙化:位于甲状腺结节边缘部位的钙化,光滑的边缘钙化(环形、弧形)多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是良性结节的标志;但不光滑的边缘钙化也可见于恶性结节。 结节内出现任意类型的钙化,患癌的风险性均增加,以微钙化恶性危险性最大。 

2、结节纵横比(高/宽): 
1)纵径:是指结节与皮肤垂直的最大前后径;横径:是指结节与皮肤平行的最大径。 
2)纵径/横径 <1:多见于良性结节。 纵径/横径≥1:多见于恶性结节; 

3、结节边界: 
1)边界清晰:多见于良性结节。 
2)边界模糊:多见于恶性结节。 

4、结节边缘:
1)边缘光整:多见于良性结节。 
2)边缘不光整:多见于恶性结节。 

5、结节内部结构(囊实性):
1)良性结节:囊性、以囊性为主混合性结节、海绵状结节为良性结节,部分实性也为良性结节。 
2)恶性结节:实性结节、以实性为主的混合结节为恶性结节,13-26%的恶性结节内有囊性成分。 

6、结节回声: 
1)极低回声:多见于恶性结节,也可见于良性结节,如亚急性甲状腺炎。 
2)低回声:大部分恶性结节。 
3)等回声:大部分为良性结节,如腺瘤样结节,少部分为恶性结节。 
4)高回声:多为良性结节。 

7、回声均匀性: 
1)回声均匀:虽然也有2/3的良性结节的回声不均,但一旦B超发现的结节回声均匀,恶性可能性就很小了。
2)回声不均匀:>90%的恶性结节的回声不均匀。 

8、结节包膜: 
1)良性结节:包膜完整。多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可局部隆起,但连续性好。 
2)恶性结节:包膜不完整。靠近包膜浸润性生长者,包膜受到侵犯,连续性可出现中断。 

9、结节内血流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1)良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特点是可见血流在结节间穿行、绕行;而腺瘤的内部血流信号呈点状或条束状分布;当发现腺瘤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时,一般提示是囊腺瘤。结节无血流提示良性结节(出血囊变、胶质储留)。 
2)恶性结节:结节内血流表现为血流丰富,而且血流紊乱,中央存在血流信号,边缘无或少许血流信号。 

10、颈部淋巴结肿大:(辅助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1)正常淋巴结:正常肿大的淋巴结在B超上表现为椭圆型,并可见淋巴门或脐结构。 
2)异常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的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囊性变,或淋巴结内出现微小钙化,血流信号紊乱时提示甲状腺结节为恶性且已伴有淋巴结转移。  

总之:一句话辨良恶性:         
良性结节:高回声、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回声均匀、纵横比<1、囊性成分较多且颈部淋巴结无异常,则为良性结节几率也将超过90%。 恶性结节:低回声实性结节伴微钙化、边界不清、边缘不整、回声不均匀、纵横比≥1、血流紊乱,则其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将超过90%。如果同时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淋巴结构异常,则更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必要时可以直接手术确诊。        
最后,为什么没有提到甲状腺结节大小呢?因为结节是否恶性与结节大小无关。小结节同大结节一样具有恶性可能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