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气质类型与带养建议(讲座课件整理)

2016年06月29日 533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研究的课题,早在1937年Gesell等已报告婴儿期儿童就有不同的行为气质特征,70年代Chess等发表了他们近十年对婴儿气质的前瞻性研究。

       2.  90年代初中国儿童气质量表标准化协作组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进行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气质特点的研究,于1997年对气质量表进行了标准化。

、气质的概念

       气质(temperament) 是人们与生俱有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先天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上。

       气质是人与人之间.除了高矮胖瘦等生理个体差异,和智力差异外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差异。

       我们可以从婴儿身上发现,有的爱哭、好动、不认生;有的比较温顺、安静、害怕生人,这就是气质的差异,这种差异以后可以表现在儿童游戏、作业和交际活动中。

       他们的这些不同点即构成了各自的气质特点、气质差异。

       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的稳定,代表着个体行为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倾向。

       儿童的气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可发生某些改变。

⒈   气质与遗传有关

⒉   气质的天赋性

       儿童刚出生时就表现出各自的气质特点。

⒊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出现最早,变化最小,有研究表明气质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人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仅取决于气质本身。儿童和父母的个性、价值观、期望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通过早期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儿童的气质。

⒋   气质的两面性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类型的气质均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特点

儿童气质的两面性

二、气质的维度与类型

       儿童气质包括九个气质维度(气质因子):

⒈  活动水平:指在活动(游戏、进食、穿衣或睡眠)中身体活动数量,即活动期与不活动期之比

⒉  节律性:指饥饿、睡眠、大小便等生理活动是否有规律;

⒊  趋避性:是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特点,即接受或躲避;

⒋  适应性:是对新环境或新刺激的适应过程的快慢,即快、中等、慢等,又称容易性;

⒌  反映阈限:指唤起一个可以分辨的反映所要的刺激强度,如光、噪音或其他;

⒍  反应强度:指反应的能量,不管它的性质或方向;

⒎  心境特点:指友好的、愉快的、高兴的行为数量与不友好的,不高兴的行为之比,即主导心境状态;

⒏  分心程度:指注意力是否容易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转移;

⒐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指专心于活动的时间,分心对活动的影响,即从事单一活动的稳定注意时间的长短;

       根据一定的气质理论及9个气质维度的得分情况,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5个类型:

⒈ 平易型(随和型,容易抚育型):生物活动有规律,对新刺激(如陌生人、物、境)的反应是积极接近,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较快。情绪反应温和、心境积极、看到生人常微笑。醒后很愉快、不哭吵、能接受新事物。

       这类儿童约占40%他们在吃、睡等生理活动中有规律,对新环境也能够很快地适应,容易接受新食物或陌生人。对父母的教养也能够积极反应,因而在整个儿童期都能够受到父母的极大关怀和注意。

⒉ 麻烦型(困难型、抚育困难):

       生物活动无规律,成人难以掌握他们的饥饿和大小便规律。对新刺激反应消极、退缩、回避、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或适应较慢,情绪反应强烈且常为消极反应。醒后未睁眼就哭吵,遇到困难后大声哭叫,心境消极。

       这类儿童仅占10~15%,他们在1岁以内表现出爱哭、不易安抚的特点。并且在父母喂其食物时常常烦躁不安,睡眠也不规律,对新刺激大多表现得畏缩,很难接受环境的变化。2、3岁时,他们也表现得不太快乐,在游戏中也不愉快。家人一般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让他高兴起来,而由于家人的抚爱经常得不到孩子的积极回应,家人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往往不太密切。

⒊ 发动缓慢型(缓动型):对新刺激的反应不强烈且常为消极反应(如回避),活动水平低,反复接触后方可慢慢适应。与麻烦型不同的是,这些儿童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生活规律仅有轻度紊乱,心境消极。

       启动缓慢型最少,一般不足10%,分布在5~8%之间。他们通常表现得很安静,适应新事物比较缓慢,如果陌生人坚持和他积极接触,他们也会逐渐接纳对方。一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事物慢慢地产生兴趣,慢慢地活跃起来。“慢一拍儿”。

⒋ 中间型:介于三者之间。约占35%。

       中间偏麻烦型

       中间偏平易型

⒈  国内广泛应用的有四种量表:

       中国婴儿气质量表(4—8月)

       中国幼儿气质量表(1—3岁)

       中国学前儿童气质量表(3—7岁)

       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8—12岁)

⒉  儿童气质问卷:由96—100个问题组成,各组量表有不同的项目和数量,由家长根据儿童经常性的或最近四到六周的行为评分。

⒊  按气质各维度的得分,综合评出儿童的气质类型。

⒈ 气质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基础。

       主要取决于环境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的气质特点是否调适。

       气质 => 性格 => 行为   

 2. 气质与亲子依恋的发展

       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这对激发父母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顾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或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质 => 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反应 => 性格

3.气质与意外伤害

       研究发现麻烦型婴儿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其他气质类型的婴儿,因此在防治意外伤害的过程中应注意儿童气质作用

4.气质与婴儿的肠绞痛、夜间惊醒

       研究表明气质类型与婴儿的肠绞痛有一定的关系,麻烦型婴儿的肠绞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气质类型的婴儿,其发生率为61.5%。而平易型的发生率仅为7.7%,这和气质维度中的反应阈值有关。

5.气质与成就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① 各类气质的人群中,均有优秀人物;②同一职业或工作范畴的优秀人物可来自不同的气质类型;③有一定成就的成人,可来自不同的气质类型。

6.不同气质儿童的带养策略

       气质是条线索,了解儿童气质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的特性,知道某种行为是他的气质所致,根据孩子的气质,用合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

三、不同气质儿童的带养策略

麻烦型气质儿童

       应为他们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不良刺激的干扰

       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应保持心平气和,镇定自若。在处理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和安排,避免引起不良的过分反应。等他们脾气发完之后,再平静地究问有关问题,并冷静地妥善处理问题,也不要为了使得他们能够平静下来而屈从他们明显的过分要求。但是对他们的正当要求,也不要因为他们的过分骚动而漠视他们的要求。

       有计划地、逐渐地使他们接触和进入新环境。使他们逐渐地熟悉起来,以免发生过分的不良反应。

       通过有节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音乐、舞蹈、游戏及养成有规则的行为来疏泄他们过剩的精力。

       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节律性不规则儿童

       在婴儿早期就应调整其活动安排,如吃饭、睡眠等,使其具有节律性活动的特点

       对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要训练他们容忍饥饿、瞌睡的现实去适应社会规则的要求

       对学龄前儿童要求按时起床,遵守作息时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