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联名表扬信——你们的辛勤与汗水,让我们收获了喜悦与健康(一)

2022年11月02日 1140人阅读

  “他们工作认真踏实,不怕辛苦,对(患者)和蔼可亲,技术过硬。常常安慰并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进行康复治疗锻炼。对此,我们和家属们为你们医院和康复科培养了技术过硬、品德好、素质高的‘医生’表示感谢!”

▲ 四位患者及家属送来联名表扬信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收到一封联名表扬信。这封信由神经内科7A病区38床、15床、16床、39床患者及家属共同写就。籍由这封信件,他们尽情表达了对医院的深深谢意,以及对医院康复科的感激之情。

  信中更是着重点名表扬了康复科的张为珍、张龙龙、刘莉、郭梦婷、计娇倪、朱志鹏,因着他们的辛勤与汗水,让患者收获了超出期望的喜悦与健康,再次点亮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希望。

▲ 联名表扬信

表扬信

  我们是7A病区38床(患者)刘xx,15床(患者)岳xx,16床(患者)张xx和39床(患者)沈xx和家属们,我们分别因脑出血、脑梗等病情从外院转入贵院进行康复治疗。

  入院近3个多月来,在医生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之下,我们的病情有所好转,并有了一定的效果。

  特别是在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锻炼的过程中,得到了康复科“医生”的精心治疗。他们工作认真踏实,不怕辛苦,对(患者)和蔼可亲,技术过硬。常常安慰并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进行康复治疗锻炼。

  对此,我们和家属们为你们医院和康复科培养了技术过硬、品德好、素质高的医生深表感谢!

  给我们做康复治疗的“医生”有张为珍、张龙龙、刘莉、郭梦婷、计娇倪等多名“医生”。他们每天都不怕辛苦,认真负责的为(患者)做康复治疗。经过这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我们的症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们从心里非常感谢他们!

  另外还有康复大厅的所有“医生”。我们虽然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每天忙碌工作的身影却给我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他们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对每一个(患者)都和蔼可亲。看到(患者)来了,主动来到(患者)身边,协助康复锻炼。

  到这里康复的(患者)都是行动不便的,有些人还神志不太清楚的,他们把(患者)当亲人,每次站床锻炼时,他们都是几个人一起齐心合力的帮助(患者),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合作把(患者)抱到床上,结束后又抱下来。

  特别是踩车运动的(患者),他们都是蹲下来绑鞋带子,踩完又蹲下来解绑鞋带子。他们一边还要帮助(患者)从轮椅上移动到踩车椅子上,每天有几十个人来进行康复,这是多大的工作量,但是他们没有怨言,任劳任怨的对待(患者)。

  有个朱志鹏“医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不声不响,看到(患者)主动走过来帮助他们康复锻炼。

  这些都是我们(患者)和家属非常感动的情景。他们对(患者)如亲人的好品德、好态度,也是医院领导和康复科领导对他(们)培养教导的结果。

  因为疫情,我们无法出去给你们送锦旗,只能以这封手写的信,表达我们对(你)们的感激之情,再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7A病区38床、15床、16床、39床

(患者)及家属

岳xx、沈xx、张xx、刘xx

2022.10.23

  同样的心声 共同的谢意

  “张龙龙是15床的康复师,刘莉是16床的康复师,张为珍是我们38床的康复师,计娇倪是39床的康复师。”说起这群年轻康复师,主动执笔的朱阿姨如数家珍。

  朱阿姨退休前在上海某设计院工作,是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已经77岁,但是耳聪目明,说话条理清晰。“这些年轻人,勤勤恳恳,做事认真主动,每天抱上抱下几十人,十分辛苦。你只有体会了,才知道他们的辛苦,不容易!”

  说起这封联名表扬信的由来,朱阿姨谈到,刚开始只是想表达下自己的谢意,可是当7A病区其他几位相识的家属了解到朱阿姨的想法后,也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愿。

  “那就写一封联名表扬信吧!”朱阿姨心里一下子冒出来这个想法。

  在征求了其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后,最终还是决定由朱阿姨主笔,挥毫写就了这封联名表扬信。完成后,她在病房一遍遍读给大家听,直到所有人都意见一致后,才一起把它送进了康复科办公室。

  致敬最可爱的人——康复师

▲ 张雁老师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技术精湛是满意的基础,人文关怀是感动的源泉。

  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每一封感谢信,每一面锦旗背后,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与默默坚守。

  康复科是一个人数众多但又纪律严明的大家庭,大家在主管技师张雁的带领下,各司其职,认真负责,每一位都很出色。

  张雁老师不惯张扬,始终坚持在幕后默默付出。她的业务能力堪比“女超人”,哪怕最繁杂、最艰巨的工作,在她手里也能变得游刃有余;她的统筹协调能力,让她俨然化身科室“大管家”,各种资料和量表整齐划一,只为了便于大家查阅调用,对接科室;她的严格远超“班主任”,哪怕是在静默期间,为了帮助大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线上的培训也没有因此松懈、停滞;她的严厉更远超“孟母”,高标准、严要求下,紧抓每一个细节,只因为哪怕是一个坐姿,体现的也是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也正因如此,她才能赢得康复科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衣服破了,她会帮大家缝补,还会亲手熬粥给大家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离乡千里工作的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妈妈的味道……”科里的技师们纷纷说到。

▲ 不断学习提升的康复师团队

  有着这样的凝聚力,有着这样蓬勃朝气的康复师团队,是医院长期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必然成果,更是医院保持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专业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祛除病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加生命的宽度与厚度,而且能大大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生活。

  接踵而来的感谢与表扬,是对康复师们最好的嘉奖,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技术专业、富有爱心、细致耐心的康复师们,挥洒着青春,书写下一段又一段康复的佳话。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未完待续……)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康复医学科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康复医学科由知名康复医学科专家程安龙、姚金荣带队,配有现代化的康复诊疗设备,更拥有一支特色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康复治疗医师队伍。

  康复医学科内有面积达1000㎡的康复厅,设有36张康复床位,设有运动治疗区、康复体疗区以及作业治疗区等多个功能康复训练区域。同时,还配有12间单独的治疗室,分为现代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以及传统康复治疗(中医康复)三个板块。

  康复医学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康复设备,如美国BIODEX公司System 4型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德国Dr.Wolff动态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美国模斯康复跑步机、四肢联动训练器、减重训练系统(气动斜边)、电动减重步态训练器、自动温热系统和电脑控制装置等,为身体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充分的治疗条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