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主任查房指着肺上一个病灶,神色凝重转头问进修医生,你看像什么

2022年06月23日 80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这是一个59岁的男性,平时身体还算健康,患高血压病5年,平时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氢控制,1年前发现肺部结节,6月前复查胸部CT没有变化,最近再次复查发现肺部结节较外院片子变大了所以住进医院检查。

入院后各项检查还算正常,肺部虽然有肺气肿表现,但肺功能没有明显下降,这符合患者吸烟病史的表现,我们医院胸部CT报告上对结节的描述是:右肺上叶见一磨玻璃结节,长径约22mm,CT值-753,今日查房,主任调出胸部CT看了一眼,神色凝重,对着旁边的进修医生说,你看像什么,旁边的进修医生认为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主任同意这个观点,从结节的表现上来看,是一个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直径2cm大小,与周围组织分界不轻,且伴有毛刺征,随访中有增大,恶性的概率是很大的。

对于这个结节是恶性的推论,大家都表示了同意,但接下来关于病因的讨论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通常情况下,肺部恶性肿瘤和吸烟等因素有关,但这个患者口服的降压药则被提了出来,因为降压药的诱发肺癌的可能性在学术界和网络上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这个争论源自2010年6月14日,《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在线发表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机接受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者新发癌症危险显著增加,随即该研究遭到了替米沙坦(经典ARB类药物)生产厂家的反对,认为荟萃分析不足以说明问题。

到2018年10月,当时医学领域的头部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篇论文,基本结论是:与沙坦类(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降压药相比,普利类(卡托普利等)药物使用时间超过5年后,肺癌的发生率更高,比沙坦类降压药的风险高14%。这篇文章明着再说ACEI类降压药致癌风险,其实也顺带提到了ARB类降压药的致癌风险。

而2018年,ARB类降压药缬沙坦因其中掺杂致癌杂质被召回事件,更加引发了长期服用该类药物患者的担忧,那么这一类药物真的会致癌吗?其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项前瞻性的双盲对照试验专门研究过ARB类药物致癌风险,关于这一结论的研究更多的是回顾性研究和社会热门新闻的报道,大家服用时注意体检,大部分问题不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