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风湿闰月说 | 中医养肾精,西医强骨骼,绝经不再惧骨疏!

2024年05月20日 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一大慢性疾病,尤其是对绝经后女性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其发病率的急剧上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的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达到19.2%,其中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达到男性患病率的五倍之多(女性32.1% vs 男性6.0%),尤其是65岁以上女性,半数以上(51.6%)饱受骨质疏松之苦。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比最大的一种,一般发生于女性绝经后5~10年,与雌激素骤减密切相关。雌激素减少导致RANKL活性异常增强,破骨细胞抑制机制受损,进而引起骨骼过度吸收,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多,最终促成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图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挑战,它所带来的痛苦和行动受限,还潜藏了高度的骨折风险,成为导致残疾乃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在生理上受苦的同时,还可能面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暴躁、自闭、恐惧等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她们的日常生活、职业功能及社会交往。鉴于此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无疑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与情感负担。
在现代医学治疗领域,地舒单抗作为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新型生物制剂,显示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它通过精准靶向RANKL,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及其生命周期,显著提升了骨密度与骨骼整体强度。与此同时,传统中医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问题上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图片
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可归结为“骨痿”、“骨痹”、“骨枯”范畴,其病理基础与肾精亏虚、肝脾功能失调以及气血两虚紧密相关。肾作为藏精之脏器,主管骨髓生成,肾精充沛是维护骨骼健康的基石。绝经后女性因肾阴亏损,无法充分滋养骨髓,加速了骨质的耗损,呈现“肾虚骨弱”的状态。
因此,中医治疗的核心策略在于“补肾壮骨”,通过补益肝肾功能,促进骨髓的再生,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常使用以下药材能够达成显著治疗效果:
✔ 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 杜仲:补肝益肾、强健筋骨
✔ 骨碎补:温补肾阳、促进骨骼愈合
✔ 续断:补肝肾、续筋接骨
✔ 熟地黄:滋补精血、填充精髓
图片
这些药物协同作用,调和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以实现固本培元,体质增强,从而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此外,通过活血化瘀,如桃红四物汤等经典方剂,改善血液循环,优化骨骼局部微环境,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高效的治疗协同效应。西医借助地舒单抗快速控制骨质流失,而中医更注重“调和营卫”、“补益肝肾”、“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等,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身体机能,旨在根本上改善体质,稳固骨骼健康。
这种中西医并重、相辅相成的治疗理念,为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骨质疏松防治方案,体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科技的完美融合,为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资料:
[1]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 顾巧萍,吴丽平,孙微.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 (22): 4158-4162.
[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中医药诊疗指南(2019 年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