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结肠息肉

2019年04月10日 1027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结直肠息肉那些事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肠镜检查逐渐成为人们常规的体检项目,有很多人查出了结肠息肉,那么什么是结肠息肉,有结肠息肉怎么办呢?
    结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可以单发,也可多发。结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据估计,在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至少有30%的人患有结直肠息肉。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80%以上的大肠癌与肠息肉有直接关联。尽管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一,病因
引发大肠息肉的原因主要有:
①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②年龄:大肠息肉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③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④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大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⑤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二.症状
    当息肉小而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常见症状为:
①便血:直肠腺瘤出血,多为大便表面带鲜血,乙状结肠、降结肠腺瘤为暗红色,与大便常不混淆。右半结肠腺瘤,肉眼常不能发生血便,仅大便潜血阳性。腺瘤大出血罕见。
②腹痛:一般小的腺瘤无腹痛症状。多发生于腺瘤较大伴肠套叠所致。
③大便习惯改变:当腺瘤较大或多发时,可出现腹痛、便秘、腹泻或伴里急后重。
④少数患者可有过量肠液分泌、腹胀等。
三,分类
    大肠息肉只是一个统称,主要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非肿瘤性息肉中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即腺瘤。腺瘤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构可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临床中最常见的为腺瘤,其次是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经多年演变,其中一部分会癌变。
四.检查方法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息肉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到全肠道情况,同时镜下可对病灶进行活检。

五.高危人群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长期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年龄大于50岁者;有肝硬化、乳腺癌、肠癌、子宫内膜癌、输尿管和肾盂癌等相关疾病者。
六.治疗
  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较多,临床上多采用内镜下微创切除,病人可免除受开刀之苦。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对身体损伤小、痛苦少,对年老体弱或婴幼儿尤其适合,因此该方法现已广泛普及。内镜切除治疗后的患者其大肠癌的发病率约降低70%至90%。
七.预后与转归
    1.息肉大小:息肉直径越大其上皮内瘤变和癌变发生率越高;对于直径小于1cm的息肉,特别是直径小于0.5cm的息肉,癌变率极低。
    2.息肉类型:组织学类型:研究发现,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极低,在腺瘤性息肉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病理诊断绒毛状腺瘤,级别越高(也就是高级别腺瘤,或者III级腺瘤)的癌变率会高一些。
切除之后注意复查: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人都应该复查。

    对于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人,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对于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做更加密切的复查。

八.预防
  可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患结肠息肉的风险,例如: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的食物;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避免过度饮酒。结肠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结肠检查,因为他们出现其他息肉的可能性更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