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典型病例】重庆60岁男子脑出血导致偏瘫,腰部FSPR手术治疗后独自行走

2023年11月01日 23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重庆60岁的靳先生,两年前因一场难以预料的脑出血遗留下语言及右侧肢体障碍,打破原本美好、幸福的生活。但在四个月前,由常崇旺教授主刀做了腰部FSPR手术,经过这段时间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终于可以独自行走。

  60岁男子突如其来的脑出血,遗留下语言及右侧肢体活动障碍

  家住重庆60岁的靳先生,2020年2月因突发脑出血及时治疗后遗留下语言及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021年3月做了颅骨修补手术,现在每天服用降压药,血压稳定。同时进行针灸治疗、医院康复及辅助性锻炼,实现了拄拐杖慢走,走路右脚拖步,右手挎篮,举不起来。为了恢复运动功能,一直寻求治疗方法,也从未放弃过,在今年5月份,得知病友经过治疗,基本上可以正常走路,让他看到了希望,激动地晚上都没睡着,急切的联系常崇旺教授安排门诊评估。

  6月5日,经过门诊评估后,常崇旺教授介绍:“患者的症状很典型,走路时右腿抬不起来,弹簧腿,右侧下肢肌张力5级,手术治疗的效果会非常好,目前根据患者的情况,建议先做腰部的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解决走路的问题,让患者摆脱轮椅,能独立行走后,再考虑颈段FSPR手术,解决上肢的问题。”

  腰部FSPR手术后,他终于感觉到下肢轻松、灵活了!

  6月7日,常崇旺教授成功为患者进行了腰部FSPR手术;

  术后第一天:患者的右腿能抬起来了;

  术后第二天:患者的膝盖可以弯曲了,右腿的屈伸比以前灵活了;

  术后三个月:患者实现独自行走;

  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为什么要做FSPR手术?

  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可以解决偏瘫患者肌张力高的问题,该手术是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应用术中连续记录肢体多块肌肉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使FSPR手术更具有科学客观的依据,避免了经验性手术,主观因素决定切除后根比例的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接近正常状态,且手术创口小,恢复快。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脑炎脑膜炎等脑损害后,早期多有肌张力、肌力减退的表现,后期随着脑功能的恢复,首先开始出现肌张力增高的代偿反应,但早期肌张力增高的代偿是不稳定的,可随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波动。肌张力一般在一年左右达到稳定的水平。而FSPR手术其中一条重要的指征是:肌张力恒定并大于等于3级。

  因此,手术时间一般在偏瘫发生后一年的肌张力稳定期进行。

  FSPR手术主要分为颈段FSPR手术和腰部FSPR手术,其中,颈段FSPR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让患者上肢放松下来,手能动起来;腰部FSPR手术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下肢痉挛,为患者的行走提供先决条件。

  腰部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腰上,目的在于解决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患者双腿放松下来;适应于痉挛性脑瘫、偏瘫、痉挛性截瘫,以部分痉挛为主的患者,肌张力在三级以上,痉挛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患者。

  颈段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脖子上,目的在于改善上肢运动,不能改善手指精细动作;适应于上肢旋转困难,穿衣、端碗,手的配合都有问题,几乎不动的患者适合颈段FSPR手术治疗。但手的精细动作差需要通过写字、捡豆子、画直线等精细动作改善。

  对于脑出血偏瘫的患者来说,FSPR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也同样重要,但FSPR术后的康复训练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大减轻了康复训练负担。同时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也可以纠正患者形成的错误姿势。偏瘫的治疗只有在两者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会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