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于作洋的发布

  • 远程复诊流程

    发布时间:2021-01-14

    你好!欢迎光临个人工作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通过微医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方便外地患者远程就医本人目前主要针对儿童抽动症和过敏性鼻炎等病的中医诊治,为了更好的方便外地患者远程开中药治疗,请把病历资料和相关检查资料传上来,检查结果当天没出来的,拿到后拍照上传,必须提供孩子的病史及目前孩子的主要症状,包括孩子的大便情况,有无过敏史、其他特殊病史,目前诊断和治疗用...

  • 了解抽动症与语言障碍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3-02

    1抽动症的语言障碍抽动症常常出现发声性抽动,这个症状大家都比较熟悉,而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一些抽动患儿,会出现口吃,语言不流利,词语重复等,这些症状都属于抽动症的语言障碍,显著特点是言语流利障碍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惊叫、短语重复、修正、单词部分重复和整短句重复”其中言语重复是以很快速度重复一组词或一个词为特点的一种状态这种重复通常会出现在句末,患者有时会语速加...

  •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之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神经性精神性疾病多数起病于10岁以前,男女比例为5∶1~3∶1,其在伴随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也随性别而不同,在男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而在女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强迫障碍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种族中发病,其患病率至少在05‰以上,且大多数为轻症病...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目前的科学尚未说明其原因,家长更不必太过于追求造成发病的原因,更不必过于自责,是不是父母养育失败的结果,甚至于产生绝望的情绪作为家长应当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与医生一起,共同面对现实,共同努力,最终达到治愈孩子疾病,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完成学业,顺利度过孩子的美好成长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单单仅仅担心或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我认为更重要...

  • 抽动障碍在儿童中比较多见,临床上常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功能下降有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此病可终生患病,病情波动,症状多样,大约30%~40%有青春期发病后可完全缓解,平均发病年龄为5~6岁,以后病情进行性加重,10岁左右达高峰,约22%的患者会影响学业而其伴发的行为症状复杂多样,从而增加此病治疗和管理的难度本文参照有关文献谈谈看法,认为抽动障碍患儿行为与教育子女方...

  • 浅谈儿童慢性咳嗽

    发布时间:2016-09-18

    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占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相当大的比例,也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经常遇到一些患儿反复就诊咳嗽却比较难愈的情况,有鉴于此参考相关文献,谈谈有关儿童慢性咳嗽以及中医药治疗是否有优势等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 儿童慢性咳嗽定义 咳嗽症状持续4周称为慢性咳嗽 二.儿童慢性咳嗽病因 1.特异性咳嗽 ...

  • 儿童遗尿症

    发布时间:2016-09-14

    孩子尿床,要及早就诊诊治,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不自信自卑,给家长带来生活的不便和负担如孩子需要住校的话,更是容易造成不便和心理负担,所以要及早就医下面介绍一些有关遗尿症的常识 绝大多数正常小儿在3岁后睡眠时能够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后仍不能控制排尿则称之为遗尿症,严重者白天睡眠也有尿床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遗尿是指自出生后从未能入...

  • 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16-09-13

    儿童多动症,中医根据其注意力不集中、多语多动、冲动任性的症状表现,将其归为“脏躁”、“躁动”、“虚烦”范畴患儿智力正常,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成绩下降,故又与“健忘”、“失聪”等证有关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情志失调所致病位在心、肝、脾、肾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情志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原因发病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稍有不如意...

  • 多动症的治疗误区

    发布时间:2016-09-13

    多动症是可治的,但是不少家长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从而影响了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此提出几种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成绩是否起色是治疗有效的标准 多动症患儿智力水平是正常的,但因为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在学习上从而导致成绩不佳、学习困难知识的积累是漫长的过程,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在接受治疗后是不是开始自信了、是不是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了(比如做作...

  • 多动症危害大 家长需重视

    发布时间:2016-09-13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就表现出来,8~1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约为5:1,调查显示学龄期儿童5%患有多动症,即全国有近2000万的多动症患儿,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为典型表现 “多动”并非“好动”,很多家长对孩子“好动”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

1 2